石英坩埚专家交流纪要

时间: 2024-06-12 02:09:04 |   作者: 贝博官方下载地址-热销城市

  【写在开头】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别忘了给

  由于所请专家是石英坩埚厂从业人员,对进口砂运作细节存在一定空白之处,所以综合半年多以来硅片上市公司、坩埚上市公司等公开录音信息,现整理与归纳如下:

  进口高纯石英砂目前年度供应总量是2.5万吨,其中公开市场信息是1.5万吨,另有1万吨被中环单独锁定。

  (1)隆基通过个人独立坩埚厂锁砂7,000吨(低于预期),占进口砂总量的28%;

  (2)中环自己单独直接锁砂10,000吨,占进口砂总量的40%(中环沈总在去年季报业绩说明会亲自回答了这个比例);

  (4)晶科、晶澳等多家硅片企业锁砂总计1,000吨,平均每家200吨左右。

  (2)尤利明扩产是明年上半年,而不是专家所描述的今年,此部分扩产美国砂制成坩埚并且被拉晶企业使用,最快也需要到2025年底,预计扩产产能部分至少一半会保留在欧美当地拉晶企业使用,实际运到中国大陆的数量将大幅度减少。

  进口砂、国产中层砂、国产外层砂配比为4:3:3,坩埚常规使用的寿命可以高达400~500小时,,中环目前有大量的战略库存此品类坩埚。

  进口砂、国产中层砂、国产外层砂配比为3:4:3,坩埚常规使用的寿命下降到300小时左右。

  进口砂、国产中层砂、国产外层砂配比为2:2:6,坩埚常规使用的寿命200小时左右。

  此类不合格坩埚鼓包率高达30~40%,不但拉晶厂使用此等品质坩埚几乎没办法维持正常生产,而且安全生产隐患极大,这批坩埚使用消化结束之后,下个月将调回3:4:3配比。

  虽然自2月中旬开始,到本月看似二、三线专业硅片厂、隆基之外一体化组件厂拉晶开工率很高,实际受低品质坩埚种种缺陷影响,生产效率极低。据测算相比正常生产效率降低一半左右,投产产能真实产出率严重受损,这是当下硅片供应紧张、硅片单瓦毛利额一涨再涨的根源。

  28英寸小尺寸坩埚内、中、外层全部使用国产砂,常规使用的寿命200小时左右,生产效率极低、拉晶品质受影响严重,非硅成本没有一点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

  (1)36英寸高品质石英坩埚最新价已经上涨到2万元/只左右,预计后期随着进口砂与国产砂上涨带动,二季度将上涨到2.2万元/只左右,全年最高价将有可能超过2.8万元/只。

  当下坩埚直接成本已经占总成本比例由去年下半年1%以上,提升到3~4%,单瓦非硅成本占比约由1分多提升到近3.6分左右(按1.8万元/只成本测算,如果后续坩埚随着石英砂价格持续上涨而相应提价则对应成本也会同步增加)。

  间接成本主要有下面多因素组成:停炉冷却,损耗生产效率与人工、电费等;清炉,损耗生产效率与人工、辅料、电费等;装料加热,损耗生产效率与人工、电费等;初期试拉也会出现少许生产效率、人工、电费等损失。

  由于生产效率下降近半,单瓦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分摊金额也会成倍提升。目前根据有关数据模型预估,次等品质坩埚间接非硅成本已经高达0.15元/瓦左右,占行业平均非硅成本一半左右。

  (1)进口高纯石英砂自去年开始,每季度价格环比上调15%,预计4月到货时价格可能上涨到13万元/吨左右(目前最新黑市价已经高达20万元/吨),2007~2008年进口高纯石英砂最高价到过20万元/吨,所以进口高纯石英砂仍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一般每个季度到货一次,这也是为什么春节后有坩埚厂停产,根本原因是坩埚产能远大于进口砂所获得比例导致。

  (1)4月份当不合格品大尺寸坩埚(32、36英寸)进口高纯砂比例提升至30%之后,随着进口高纯砂提升配比用砂量也将随之增加50%,进口砂与国产中层砂缺口被明显放大。

  最终结局就是二、三线专业硅片厂、隆基之外一体化组件厂拉晶开工率下个月开始分批陆续大幅度下调(2022年11月类似),后续长时间内只能维持半开工状态。随着此种状况的延续,可以有效抑制这类企业的扩产冲动,去年扩产项目也会按下暂停键,并最终成为PPT产能,硅片总产能严重超过标准不攻自破。

  (2)隆基7,000吨锁砂量最多可以生产100GW硅片,虽然大幅度优于二、三线厂,但是开工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样也会抑制后期规模扩张。隆基今年新建100GW硅片项目,更多是旧产能替代,提升生产效率、降低非硅成本,提升与二、三线拉晶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3)中环自己单独锁砂1万吨(占比40%),通过绑定坩埚厂又锁砂0.25万吨(占比10%),累计锁砂50%;如果考虑中环系则整体锁量1.7万吨,占比68%,理论能够完全满足200GW以上全年硅片实际产出(中环目前产能规划到年底180GW,全年出货130~150GW),供给完全达到富余状态。

  1. 当前坩埚质量参差不齐,在坩埚市场维持中长期紧缺条件下,坩埚厂话语权显著地增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由于中环具备工业4.0制造优势,通过机器视觉与算法,可以实时监控坩埚使用状况,如出现鼓包等非正常现象可以及时预警,有很大成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此外,有了这套科学系统之后,单锅使用时限可以适当更长。而友商因为坩埚整体品质下滑,只能选择人工经验判断为主,这就容易形成主动通过缩短坩埚使用时长来确保安全性方面的冗余。

  2. 中环因为拥有领先行业技术优势:高切片良率,更薄的切片,以及更高的坩埚利用效率与时长,单只坩埚产出晶体与合格硅片相比同行将更多,坩埚利用率也会随之提升。

  部分环粉认为中环当下放大坩埚保供成本优势将会缩减与弱化中环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长逻辑。这显然是把短逻辑与长逻辑混为一谈,并且人为加以割裂与制造矛盾化。

  我中午休息时联想到解放战争初期,毛原来预测要5~8年,但是辽沈战役胜利之后,毛就果断预测缩短到3年左右。现在坩埚保供下的非硅成本之争,就等于辽沈战役,对后续光伏产业与中环自身发展起到决定性时点推动作用。

  当下硅片端“辽沈战役”刚开战,就急于求成,梦想着战略性急于解放全中国,明显操之过急了!战略的全面胜利,是通过一个个漂亮的战役胜利组合而成,人为割裂与制造矛盾,明显是理解偏差形成。“饭要一口口吃,仗要一个个打”,多个战役胜利累积之后必定形成中长期战略优势!

  当勿之急,你必须先打出一个战役级大胜仗,摆脱二年多来压制股价的市场主流错误逻辑观点,取得市场全面认可的决定性优势才有资格与机会谈下一步的发展与方向!(重回硅片龙头掌握行业话语权与硅片定价权最为关键)

  当下主要市场突出矛盾就是高品质大尺寸坩埚保供问题,如果此时反而逆市场、逆产业真实的情况所反映的当下主要客观现象,一味去拧巴夸夸其谈所谓技术优势,犯了舍近求远错误,发力方向错了。他们一个短逻辑,一个长逻辑,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矛盾与对立。

  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把握问题不能一根筋,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矛盾主体。而长期逻辑兑现是需要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而这轮坩埚紧缺无疑加速了这个进程。

  硅片行业在龙头兵不血刃条件下,一年内实际取得集中度大幅度提升效果,在硅片龙头快速成长过程中就可完成优胜劣汰,一年之后行业格局将大不同。

  当下仅高品质石英坩埚保供一项就使得友商单瓦非硅成本增加一倍,约0.15元/W左右,总的非硅成本高达0.30元/W左右。中环当下时点才有这个历史机遇期单瓦毛利额提升到0.25元/W(预计旺季能提高到0.30元/W以上),单瓦净利提升到0.19元/瓦左右(预计旺季能提高到0.25元/W左右),短期盈利的大幅度提升,解决了中环当下一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体问题与矛盾。

  中环持续多年投入资金、人力、时间去研发新技术,累积形成的非硅成本优势在同等条件下0.07~0.08元/W,当下单一个坩埚间接成本差异就有0.15元/W,并且让友商生产效率还下降近半,当下哪个对友商杀伤力更大?

  相反,假如没有高品质坩埚保供这个瓶颈,硅片行业将会经过漫长的恶性价格战,中环虽然最终会胜出,但是一定是惨胜!这时美国与欧洲海外建厂项目、组件新的贝塔另一新成长极项目,甚至半导体项目短期没办法取得进展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战略机遇期将完全丧失!

  今年短期是中环自身的双重贝塔叠加之年,即市场占有率与出货量大幅度提升是当下高成长理解重点,高品质大尺寸坩埚放大了阿尔法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今明二年是量利大幅度双升下兑现之年。

  ① 210P+210N+182N组合开始蚕食182P市场占有率,182P产能开始过剩,率先淘汰约120GW166升级182落后产能,原有100GW左右的166没办法升级产能去年、今年已经彻底淘汰出局。

  ② 2025年预计210P+210N+182N组合占比将超过182市场占有率,182P产能全方面进入过剩阶段,此时不具备低成本、大批量量产210P+210N+182N的二、三线专业硅片厂与非隆基一体化组件企业硅片业务将全面开始清理出局。

  ③ 中环把握当下欧美建厂享受基建、设备全额补贴政策,以及美国市场单瓦7美分硅片超额补贴(欧洲正在制定细则),能取得超额利润。同时,对于利用东南亚光伏生产基地出口美国市场的头部组件企业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将完全失去利润最大的市场,也是当下卖方吹嘘“渠道+品牌”估值溢价的唯一资本。

  ④ 中环当下积极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积极的业务协同发展战略绑定,发挥产业链专业化协同效应优势。例如:上游协鑫颗粒硅+瓦克N型硅料,下游多家组件企业,设备端与晶盛共同研发专用设备,进口高纯石英砂与坩埚锁定、钨丝切割独家使用等关键辅材。

  ⑤ 输出工业制造能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外设厂,必须以工业制造4.0为依托,才有机会实现产品归一化、少人化,国外生产制造设备与现场可以在国内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远程控制等。

  ⑥ 随着今年N型启动元年,明年开始步入明显放量过程,N型硅片制造将由P型“大通量、标准化”简单制造模式全面正式转型为“小批量,多订单”客制化服务精细化制造模式,而多品种小批量前题就是工业制造4.0。

  我们是报告专业研究机构及知识服务平台。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热点专题报告、调研分析报告、白皮书、蓝皮书等。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研究机构,覆盖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的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起的产业,并涉及医药生物、金融、互联网+、医疗大健康等众多行业及细致划分领域。目前报告已累积近50000+,并持续更新。

  1、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的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

  应广大粉丝要求,「报告研究所」成立了报告交流群,欢迎各位公司企业、投行、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基金、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

  这里能且不限于:“行业交流、报告交流、信息交流、寻求合作等......”

返回
实验室仪器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