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23 19:56:33 | 作者: 玻璃蒸发皿
自从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以来,“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的销售迅速变得火热。
8月29日,“核辐射检测仪”淘宝热搜显示“本周增速”232%,页面介绍写道,由于近期日本排核污染水,可实施检测进口食品、化妆品等辐射数据的检测仪必不可少。而有关“核辐射检测仪”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也同比上涨1581%。
那么,这个仪器,是不是能够检测日常的核辐射量?在市场上遭遇疯抢的碘盐、碘钾片,也能防辐射吗?
多位专家觉得,放射性测量光有仪器做检测是不够的,还要有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及相应的检测的新方法。测量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样品检测的新方法也不同。
比如要检测一条鱼的放射性,首先要去掉非食用部分,其次必须切碎放在蒸发皿加热让其碳化,再转入马弗炉中进行灰化,灰化后才能做测量。测量过程中,对于样品里面的不一样的物质,它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没有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是很难发现的。
专家解释道,如果想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检测出水产品受到核污染,被检测的水产品至少要受到每公斤5000贝克勒尔(衡量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源的计量单位)的辐射污染。而食品药品安全处规定的标准值则是每公斤100贝克勒尔。另外,这些便携式检测仪只能检测出物体表面和空气中不具有危险性的辐射。
核辐射检测技术专家魏鸿林也表示,核辐射检测仪只能做一个定性的分析,而且对操作方法要求很高。
如果样品里辐射就在波动范围内,是发觉不了的。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没那么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去测很难发现差别。化妆品里面的放射性物质有比较精确的检测的新方法,应该拿去实验室。
辐射并非什么可怕的东西。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自然也包括我们人类),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237.15℃)以上,都会发出辐射。不过,辐射归辐射,彼此却不相同。
按照有无电离能力,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个大家庭,而且相当有实力。我们熟悉的通信基站、广播电视、手机、微波炉、红外遥控器、彩虹、紫外线、雷电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让大家真正感到害怕的,多半是电离辐射。它一般都是粒子和高能电磁波组成的辐射造成的。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吸烟、坐飞机、CT、核辐射。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辐射的类型、剂量、时间和部位,大体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辐射症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辐射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脱发、出血、感染、癌症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例如广岛和长崎的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都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急性辐射症。
慢性辐射症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接受低剂量辐射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基因突变、免疫功能下降、生殖功能障碍、白内障、骨质疏松等,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例如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周围居民可能会受到慢性辐射症的影响。
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用有效剂量或剂量当量来衡量,国际单位是西弗(Sievert),简称Sv。由于一个西弗的剂量比较大,通常也使用毫西弗(mSv)和微西弗(µSv),毫西弗是千分之一西弗,微西弗是百万分之一西弗。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对于从事核相关工作的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允许超出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允许超出50mSv。对于普通公众中的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允许超出1mSv。
如果没有直接遭遇核辐射,只是吃了一下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会有严重的后果吗?
举个例子,此次核污水中残留的碳14物理半衰期约为5730年,可以在大海中长期存留。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层层富集和浓缩很可能就会进入人体内。
虽然核污水经过稀释浓度会变低,但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不断富集,会让放射性核素不断浓缩。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就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积累就很有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
据报道,多位受访的专家学者表示,核素融入海洋生态后,涉及复杂且长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目前科学家对此的系统研究和数据积累都很少。日本此举史无前例,其危害性至今难以评估,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前迫切地需要就海洋ECO、海洋生物生存等方面展开国际合作,开展长期跟踪研究。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是人类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之一。核污水中的碘主要以放射性碘形式存在,在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和碘125的毒性较大。而碘盐中的碘主要存在形式是碘酸钾,是非放射性碘。人体甲状腺是对放射性碘照射较为敏感的器官,放射性碘的照射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碘元素防止辐射的机制是通过摄入“稳定碘”来增加人体甲状腺内碘元素的饱和度,避免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从而避免放射性碘对甲状腺带来的危害。
专家提醒,“碘化钾”是治疗性用药,而非保健品,不要因害怕辐射而过多服用碘化钾,反而造成自己的甲状腺功能紊乱。而网络上宣称有“防辐射功能”的商品,其实就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其碘钾含量很少。
此外,碘盐也不建议多吃。目前,居民食用的碘盐中碘含量平均为25mg/kg,正常成人需要一次性摄入碘盐4kg也就是4公斤,才可以做到WHO推荐的“稳定碘”单次摄入剂量100mg,这远远超出我国每日食盐推荐摄入量(每人每天以克计算,而不是公斤)。同时,过量的食盐摄入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荷,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发生,过量的碘摄入也会扰乱甲状腺正常功能。所以,食用碘盐并不能预防核辐射。
目前,我国已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且福岛核事故后,已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
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在前期对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部署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及进口食品相关规定,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下同)加工食品、制作餐食或进行销售(含网络销售),加强市场销售进口水产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发现相关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严格依法予以查处。
部署各地加强食盐价格监测,强化分析预警,建立与相关网络站点平台“直通车”机制,及时掌握价格异常波动信息和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线索。加大价格监督管理执法力度,严查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哄抬价格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时公布典型案例。
专家建议,消费的人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如果消费者假如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中国小康网综合央视新闻、光明网、中工网、澎湃新闻、科技日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